中国甘肃网08-27 16:12
“拿到这本不动产权证,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住得踏实,日子也更有盼头了。”静宁县雷大镇麻硖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群众张志良捧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幕,正是静宁县聚焦生态搬迁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推进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的生动写照。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静宁县扎实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55户1676人,建成27处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10个文化广场;落实财政补贴资金4070万元,拨付市及配套资金407万元,落实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资金6200万元,发放贴息贷款1540万元,让一批批群众从地质灾害隐患区搬出,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
“住有所居”只是起点,“居有其证”才是群众安心生活的关键。不动产权证办理作为搬迁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直接关系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与生活安全感。为打消群众后顾之忧,静宁县将不动产权证办理列为民生服务重点,打出“高效办、精准办、暖心办”组合拳,全力破解办证难题。
在具体推进中,静宁县自然资源局针对搬迁安置点不动产登记的政策咨询、材料审核等关键环节,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工作人员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摸清群众办证需求底数,将不动产测量、权属调查等工作前置,从根源上避免群众“多头跑、重复跑”。考虑到部分搬迁群众年龄大、不熟悉办证流程,工作人员还提供“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填写表格、收集材料,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以前总担心办证手续复杂,没想到工作人员全程帮我们跑流程,不用自己操心,证就办下来了。”仁大镇扯弓塬村搬迁点群众王拴龙说起办证经历,连连称赞。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静宁县简化审批流程,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户籍、规划、建设等信息共享,压缩不动产首次登记办理时限,让群众能尽快拿到不动产权证。
截至目前,静宁县已为2023年以来455户27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办理不动产权证书407本,一本本鲜红的不动产权证,不仅是群众财产权益的合法凭证,更是静宁县措办民生实事、为民服务的暖心见证。
下一步,静宁县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按期完成今年搬迁群众的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用扎实成效实现搬迁群众“住有宜居、居有其证”,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实办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
通讯员 李芳艳 余江龙 文/图
编辑:赵满同
暂无评论